


江西省人民政府 規劃計劃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江西省“十四五”農業農村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江西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2年1月26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依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等,特編制本規劃。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三農”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對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給予了“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高度評價。
農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糧食主產區地位進一步鞏固。有效應對非洲豬瘟嚴重沖擊,生豬生產實現快速恢復,2020年末生豬存欄恢復到1569.9萬頭,出欄恢復到2218.3萬頭,繼續位列全國第十位,生豬外調653萬頭,外調量持續穩定在全國前列。蔬菜面積產量穩步提升,設施蔬菜總面積86萬畝,蔬菜年產量達到1834萬噸,比2015年增長了39.8%。水果、茶葉、水產品、禽蛋、牛羊肉年產量分別達525.4萬噸、8.0萬噸、262.8萬噸、61.2萬噸、17.8萬噸,與2015年相比均有不同幅度增長,“米袋子”“菜籃子”量足價穩,滿足了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需求。
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九大工程”和農產品加工“七大行動”,創新開展綠色食品產業鏈建設,著力打好龍頭昂起、加工升級、產業融合“組合拳”,重點打造了稻米、生豬、水果、蔬菜、小龍蝦等優勢特色產業鏈,糧食、畜牧、水產、果蔬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茶葉、中藥材、油茶均超百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綜合收入突破900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820.7億元,比2015年增加961.6億元,增幅33.6%。
科技驅動能力持續攀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0.2%,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5.99%,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1.31%。智慧農業建設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落地實施,智慧農業“123+N”平臺平穩運行,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入庫生產經營主體7.6萬余家,益農信息社14800家,覆蓋全省近88%的行政村,數字農業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1139元提高到2020年的16981元,年均增長率為8.8%。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底的2.38∶1降至2020年底的2.27∶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省2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三五”的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現行標準下281.6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全省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消除了絕對貧困。產業發展扶持的貧困戶達92.4%,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5419元增至2020年的12877元、年均增幅11.43%,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654元增至2020年的12626元、年均增幅30%。
綠色生態優勢不斷彰顯。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8%以上。病死畜禽無害化集中處理體系不斷完善,病死豬無害化集中處理率達78%以上。秸稈綜合利用與農膜回收率分別為95.1%、86.49%,農藥化肥使用量連續五年負增長,與2016年相比減幅分別為3.85%與18.57%。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成為全國首個“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長江流域提前一年實現全面退捕禁捕。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99%的行政村納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逐步提升,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4.09%。打造了248條美麗宜居示范帶,在全國率先全面啟動“五定包干”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創新建立農村人居環境治理“5G+”長效管護平臺。